坏毛病

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我的独立个人博客: http://www.libredesign.net
这里是我的一个镜像,有喜欢思考,生活中有经验可以分享的人,欢迎和我一起讨论,也欢迎去我的独立博客留个足迹。

转载请说明出处,谢谢。

——分割线——

我在聊天的时候有个坏毛病,有的时候兴之所起,对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会想做全方位的“清晰”描述。这会导致一些不可预料的结局,第一是过度充分的信息反而导致观点不突出,听的人(包括我自己)容易迷失在我话语的海洋里、且太多的话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会感觉疲劳,第二是容易显得我这个人太啰嗦太婆妈。更要命的是,为了确保对方能注意我的观点,我有时会无意识地重复刚刚说过的话,只是因为对方在我表达观点时没有最初预期的回应,我会生怕对方没注意。而往往在重复完之后,我就意识到,自己这种下意识的行为方式也太像七老八十的老太婆,因为老态龙钟的人才会容易健忘、容易喃喃地低语重复。

大部分情况下,我也没有衡量过,这样的方式到底有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,即对方对我信息的获取度有多高。但至少我自己是感觉到,这样的说法方式是不好的。也是往往在话还没说完的时候,沮丧感会随之而来。有的时候,我甚至会想,有些观点,我到底有没有必要表达出来,也到底有没有必要让别人去理解和接受。

从方式上来说,说话击中要害很重要,可以加以必要的信息,而且一定要精炼。一场有效的沟通应该包含交流双方的互动,除了要说出来,也要善于聆听对方的反馈。这个时候,特别是说一件我自己非常有表达欲的事情的时候,需要学会自我控制,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等待反馈。我所犯的错误,是全凭自己的假想,来判断对方会缺乏对我所所说事情的上下文的了解、或者对应的基本知识经验的储备。这样的后果就是,拼命通过自己的述说来短时间弥补这些想象中的不足,拼命解释细节。倾听的一方,不得不再听一遍他/她本来就了解的知识和经验,也许对方的知道的比我更多、了解的比我还透彻。

听的多真的很消耗精力,说的多也是,还容易造成一种避重就轻的结果。

而从主观状态上,自己所要强调的观点,也不一定是重点。所以对方没有什么反应,也许确实是一个正常情况,而自己却由于主观倾向性,才把自己的感觉重点反复强调。现在想来,也真的没有必要,除了会显示自己的婆妈意外,并无帮助。

而说法的方式和语气上,我也是有待提高的。我所感觉的,我说话还是太平铺直续了,也许就像我之前说的,大概生活的太小心了,不太习惯于太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喜好,所以面对很多事情,明明有一颗闷骚的内心,也不太容易流露出来。说话缺少平仄,不深情并茂,不感情充沛。

所以,写道这里的时候,我才发现我前面的文字是在是偏题太多了。没段文字都太多话,大概也不知道观点到底被掩藏在那句话下面了。

话说回来,更多的时候,我感觉的是,说太多话太伤精力,太疲劳。所以总体上来说,我是一个不太爱主动说太多话的人,至少不太能够没话找话。

我有一个师兄,属于很能聊天的那种。很有自己的观点,而且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方面也很有心得,很多时候,显得很能够控制住局面,能够影响到别人。有一些时候,我会尝试这观察他聊天的方式,发现他是那种喜欢说很多话,但是并不觉得疲劳的人,而且乐此不疲。这确实是一种天赋,也是一种优势。因为在我的观点里,如果一次说的太多了,会显得人表现的太满了,会有一些“一盆水倒干净了就剩不下多少”的感觉,会感觉心虚。当然这句比喻太过口语话,可谁叫我的文笔不好了,况且这句话也确实是我的内心所感受所感想。

我想,在这个方面,我的毛病还在于我的想法。很多事情,在很多方面,是没有那么多限制的。就像我对自己喜好的表达,应该大胆的表现出来,而不用考虑太多的后果,我所影响的范围大概只有我自己,所有的后果也只是自己知道罢了。就像我对表达的态度,说的太多也并不一样是问题,只要是自己在掌控局面的说,是有理性意识的表达而不是信口开河,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。毕竟只是说句话,难道会比跑步还累吗?

特别是当意识到自己表述有错误或有所欠缺的时候,还应该积极的将正确的、合理的想法或行为补充上去,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原有的结果来驱动。

最后一句跑题的话,现在我所尝试做出的改变,或者我尝试改变的想法,应该都是与这些毛病相关的,但愿能从这些毛病中康复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恍惚了一下

美食之旅-苏州三虾面

减肥之单曲循环